- · 《治理研究》刊物宗旨[08/03]
- · 《治理研究》征稿要求[08/03]
- · 《治理研究》投稿方式[08/03]
- · 《治理研究》数据库收录[08/03]
- · 《治理研究》栏目设置[08/03]
搭建书法艺术平台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书法文化对(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书法文化构建伦理秩序,有效弥补法治缺陷。 中国书法向来讲求规矩法度,重视传承经典,坚持伦理至上。村民在临摹古人的经典字帖时,接受的是统一
书法文化构建伦理秩序,有效弥补法治缺陷。中国书法向来讲求规矩法度,重视传承经典,坚持伦理至上。村民在临摹古人的经典字帖时,接受的是统一的内容、规矩和法度。以书法为载体留传下来的村训家训成为村民在待人接物中世代遵循的准则,书法点画、结体、章法所遵循的横平竖直、重心平衡、点画呼应等原则潜移默化地教育村民要堂堂正正做人,给人留有空间余地等等。这种长期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逐渐演化成部分乡规民约,成为构建乡村社会伦理秩序的重要基础。中国上千年来的“皇权不下县”造就了乡村的民间伦理秩序,这些伦理秩序相较法律,虽属于非正式制度,没有法律具有的明确强制力,但它却是在乡土社会中不断磨合形成的,具备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有效地弥补了法治不能将地方特色全部纳入自身视野的缺陷。
书法文化助推乡村治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是产业兴旺的“发动机”,生态宜居的“保护伞”、乡风文明的“粘合剂”、生活富裕的“发酵器”。现如今,乡村治理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书法文化更像是一剂中药,它虽不如西药见效快,但却是从本质、根源上由内而外地调节乡土社会看不见摸不着的“精气神”。乡村书法文化建设应被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由村委牵头、乡贤带动、书协组织、凝聚合力,利用文化礼堂等乡村重要文化空间阵地,实现书法功能载体化,保证最大多数村民参与书法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书法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动员功能,提高乡村经济、政治、生态等建设的工作效率,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书法产业与文化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书法在乡村三治融合建设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与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书法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的结题报告。)
编辑 孙乐怡
文章来源:《治理研究》 网址: http://www.zlyjzz.cn/zonghexinwen/2021/0415/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