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搭建书法艺术平台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书法文化对

来源:治理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5 06:3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黄建新 刘星宝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它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目前仍是薄弱环节。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

文/黄建新 刘星宝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它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目前仍是薄弱环节。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具有育人育德、文化传承、修身养性、公共服务、社会动员等功能,是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着力点。然而,目前关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对策研究,学界更多关注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发挥的作用,较少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乡村治理的影响,针对书法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机制研究更是付之阙如,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部分“浙江书法村”的实践经验

2013年,浙江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开始设立“浙江书法村”,截至2021年3月,已建立了138个。其中,临安区上田村、衢州市东乡村作为首批“浙江书法村”,率先尝试将书法文化与乡村治理相结合,构建了新型乡村文化体系,提高了乡村整体治理水平,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范例。因此,本文重点以这两个村为例,结合其他“浙江书法村”的实践经验,探索书法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机制,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供思路借鉴。

为了解书法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分别对上田村、东乡村村民开展调查。我们在上田村、东乡村分别发放问卷128和185份,实际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116和176份,有效率为90.62%和95.13%。数据显示,上田村书法人口达58.6%,东乡村达56.4%,两村的书法人口占比都较高。

此外,上田村有90%的村民认为发展书法文化有利于全面提升上田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大部分村民对上田村浓郁的书法氛围感到非常自豪,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提高文明水平和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从村干部潘曙龙与其他村民口中得知,上田村原先是出了名的“环境差、治安差、经济落后”的末名村庄,有首打油诗可证:“住在壁角头、分红三毛头、穿么三寸头、吃的玉谷糊头、小姑娘看了摇摇头。”正是因为书法文化潜移默化的教化、规训作用,帮助村民修身养性缓解了不少矛盾,最终改善了上田村社会风气、优化了上田村治理结构,使上田村成为如今的文明村。

书法村农民在练字

据不完全统计,东乡村的党员和村两委成员喜爱书法的比例高达100%,党员练习书法的比例高达85.7%,村两委成员练习书法的比例高达72.7%。访谈得知,该村村两委班子、抓住“书法治村”“书法兴村”这个“牛鼻子”,通过带动身边的村民练习书法,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人人学书法,人人用书法”的氛围,从而发挥书法文化育人育德、社会动员等功能,使全村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合力拆除违规农房、整治卫生死角、打击“黄赌毒”,这才有了现在干净整洁、秩序井然、邻里和睦的东乡村。

除上田村和东乡村之外,我们还对余杭区永泰村,萧山区楼塔管村,诸暨市牌上村,缙云县洪坑桥村、中兴村、大源村,常山县金源村,柯城区航埠村,桐庐县新丰村等共16家“浙江书法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这些村都通过书法文化浸润乡土,滋养乡情,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村民道德水平,增强了乡村治理效能。因此,我们在总结这些“浙江书法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书法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书法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机制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优秀中华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育人育德、文化传承、提高审美、修身养性、健康养生等功能。乡村德治是运用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建立而成的具有公共约束力的行为准则,是凭借道德内化规范个人行为,维护公共秩序的“无声”的习惯法。它为乡村自治提供基础支撑,与乡村法治相辅相成。将书法功能嵌入乡村德治建设,融入以自治、法治为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有利于提高乡村自治效率,弥补乡村法治缺陷,提升乡村整体道德文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书法文化培育村民道德,有效提高自治水平。乡村作为熟人社会,更依赖于村民之间的道德规范与约束。中国书法追求个人的身心合一,个人与集体的统一。村民出于修身养性、健康养生等个人利益的动机接触书法,长期坚持后受书法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具备更长远的视野、更高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水平,更愿意为集体利益放弃个人私利,为长远利益放弃眼前小利,这有效地减少了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冲突和抗议,增强了村委对公共事业的号召力,更好地发挥了自治主体的作用,提高了乡村自治水平。书法文化巧妙地实现了将村民的个人利益动机转化为乡村有效治理的强大推动力。

文章来源:《治理研究》 网址: http://www.zlyjzz.cn/zonghexinwen/2021/0415/1479.html



上一篇:治理其财,用之有节,十二星座怎么才能成为理
下一篇:春节腹泻来势汹汹,防治方法大总结

治理研究投稿 | 治理研究编辑部| 治理研究版面费 | 治理研究论文发表 | 治理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治理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