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治理研究》刊物宗旨[08/03]
- · 《治理研究》征稿要求[08/03]
- · 《治理研究》投稿方式[08/03]
- · 《治理研究》数据库收录[08/03]
- · 《治理研究》栏目设置[08/03]
凝聚多元主体力量创新市域治理(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成立一年多来,工作室共受理纠纷65宗,主要纠纷类型为婚姻家庭纠纷、劳动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邻里纠纷等,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4宗,其中包括
????成立一年多来,工作室共受理纠纷65宗,主要纠纷类型为婚姻家庭纠纷、劳动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邻里纠纷等,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4宗,其中包括3宗法庭委托的诉调对接案件。在今年疫情最严重的3月份,张惠欢依然忙碌在调解工作一线。
????在这些成功化解的纠纷中,一宗十多年无法解决、当事人反复上访的案件格外引人关注。2009年,刘先生与何先生(化名)因合伙公司的股权问题产生矛盾。2010年,刘先生被何先生免去了公司职务并驱逐出厂,两人反目。刘先生将何先生告上法庭,涉及3个民事案件与2个刑事案件,再加上刘先生10年来持续上访,案件调解难度极大。
????张惠欢接手后,奔走于两方之间,先后12次与当事人会面调解,努力寻找突破口,从法、理、情等角度启发疏导。对于张惠欢,当事人从充满敌意到充分信任,最终达成了一致。
????“由专业律师主持调解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以及品牌人民调解员的示范作用,有效化解了基层各类矛盾纠纷,是新时代人民调解‘枫桥经验’在寮步的发展版。我们今年准备在寮步镇成立第二家驻村社区的个人调解工作室。”寮步镇党委委员丁涌说。
????和谐乡村“美美与共”
????彩绘轮胎、紫藤花架、手绘墙画……如今,走在横沥镇半仙山村村委会附近、朱氏宗祠古韵的老旧街巷,路边、墙角、绿化带上都被绿植“扮靓”,形成一条花园长廊。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条长廊此前是一片荒废的绿化带,不仅杂草丛生,各种破烂的家具杂物、竹枝被零散地丢弃在路边,成了村里的“垃圾死角”。
????“这是许多老旧社区常见的模样,景观只是表象问题,其中凸显的是社区治理的困境。”刘趁燕介绍,去年初,半仙山村自发组织了一支特别的“居民自治”队伍,并在社工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开始在村里打造“边角花园”。
????刘趁燕表示,“边角花园”项目既是横沥镇推动社区治理的试点项目,也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带动村民共同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的一个特色项目。
????大家齐参与,“脏乱差”变身“美净绿”。“我们一起维护门前的‘边角花园’,现在村里的环境比以前漂亮多了。”村口杂货店老板、从湖南来莞的姚红堂说。在志愿者的带动下,横沥越来越多村民开始加入“边角花园”行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村民凝聚到一起,让村居成长为一个越来越有大爱的“大家庭”。
????在寮步镇的药勒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亲子空间、家庭厨房、舞蹈室、健身室、社区学堂、公共图书室……多个功能室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空间,让社区居民乐享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
????2018年11月,东莞市香市公益互助会正式承接运营药勒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社区参与、社区互动、社区互助、社区和谐”服务理念,为药勒村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和社区家庭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服务。
????寮步镇公共服务办副主任尹永儿介绍,互助会的社工们在前期通过调研和访问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充分地了解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从个人层面、家庭及群体层面、社区层面这三个层面,开展邻里相关服务,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开展社区共治,并推出了邻里文化共享共融的系列活动。”尹永儿说。在“一勺米”公益挑战、微空间共建项目、“好邻居”睦邻文化节等一批活动后,邻里感情进一步增加,社区氛围更加和谐友善。
????“这些活动为我们和新莞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打破原来不熟悉的隔阂。现在,不管老莞人、新莞人,大家都是社区的一分子。”社区居民卢阿姨对此感触很深。
????为了丰富当地居民的娱乐文化生活,中心还组建起药勒村歌唱队、舞蹈队,邀请专业老师指导,由此搭建起老年人、家庭妇女们自我价值实现的大舞台。卢阿姨说,加入舞蹈队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中老年人每天一起唱歌跳舞,从害羞到自信,健康又开心。”
????“有交往才有邻里、有参与才有幸福”。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不仅让村民和居民有了更多获得感,也提升了外来人口的归属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社区小氛围,营造了东莞共治共享的社会大和谐。
文章来源:《治理研究》 网址: http://www.zlyjzz.cn/zonghexinwen/2020/1028/821.html